出白鹿洞经罗汉岭下至王杨坂

苍苍转一溪,窅窅凡几曲。
烟中见村落,鸡犬傍草屋。
阡陌交横从,粳稻雨早熟。
谓言冈路尽,豁眼得平陆。
涉涧水急流,吾行尚山麓。
循流溯此水,来自栖贤谷。
想当暴涨时,发石拔老木。
两傍设机碓,日可转百斛。
此法俗不传,劳劳手舂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白鹿洞经罗汉岭下至王杨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清代诗人查慎行的古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是清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与朱彝尊并称为“南朱北王”。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熙三十二年(1693)查慎行考中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2. 诗歌内容:查慎行的这首诗《出白鹿洞经罗汉岭下至王杨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中描述了溪流曲折蜿蜒、烟雾中的村落以及鸡鸣犬吠等细节,展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恬静之美。诗中还提到了农田的丰收,反映出作者对于农民辛勤耕作的同情和赞美。

  3. 艺术特色:查慎行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注重意境的营造。《出白鹿洞经罗汉岭下至王杨坂》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查慎行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4. 历史影响:查慎行的诗作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查慎行的诗歌创作对于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5. 文化传承:查慎行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出白鹿洞经罗汉岭下至王杨坂》是查慎行在清朝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