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才人见之,如眉在额指在掌。
兰苕翡翠大海鲸,相去中间几霄壤。
天资必从学力到,拱把桐椅视培养。
方今侪辈盛称诗,万口雷同和浮响。
或模汉魏或唐宋,分道扬镳胡不广。
何曾入室溯流源,未免窥樊借依傍。
我持此论嗤者众,同志吴中乃得两。
惠生格律最谨严,钱子才情殊倜傥。
不知此外复谁敌,晋楚居然互雄长。
得君忽讶鼎足成,一战三分定扰攘。
君才自是诗中虎,尽遣风云归俯仰。
蜀江到澥一万里,岱岳登峰八千丈。
有时分派蓄烟波,间亦浮岚滃林莽。
初看澹沲与神会,倏转玲珑非意想。
书评取瘦嘲杜陵,画品近肥笑周昉。
秾纤斟酌雅妆宜,骨肉停匀神骏赏。
爱君此境口莫喻,俗手安能事模仿。
彼非识者勿浪传,若有知音必弘奖。
余虽好吟久成癖,所业未充终惝恍。
迩来属稿辄欲焚,偪仄无端撄世网。
徒将字句供指摘,岂有声华出标榜。
此时披豁喜相从,乍挹西山朝气爽。
论卑引我为同调,鸟爪时时发背痒。
君辞愈降我愈惭,文绣饰牺母乃枉。
皇天老眼不到地,半世驱驰绊尘鞅。
三间草屋百索田,愿本非奢力难强。
我今忍饥亦决去,麋鹿山林合长往。
闭门更读书十年,尚冀成章附吾党。
故人倘记临别约,斗鸭栏边好相访。
数折溪桥荡桨迎,歌声正出蘋花港。
酬别许旸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别许旸谷》是清朝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才华与学问关系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查慎行为清代诗人,此诗应创作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下。
- 诗人特点:查慎行以诗歌著称,尤其擅长律诗。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
- 诗歌主题
- 才华与学问的关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学问关系的看法,认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 个人经历:通过这首诗,查慎行可能也在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才能。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兰苕翡翠大海鲸”,“天资必从学力到”,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深度。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和谐。
-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精神:这首诗反映了清朝中期文人对于学问的重视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传承文学精神:作为古典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材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酬别许旸谷》不仅展示了查慎行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对学问的追求。这首诗是对个人才能与知识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次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