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杂咏与竹垞水村分赋五首 其一 三虎桥

狠石怒趁人,风声挟秋雨。
马惊左右顾,桥滑路难取。
谁呼北平守,三发三饮羽。
我欲从之游,入山射真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郊杂咏与竹垞水村分赋五首其三虎桥》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西郊的景色和周边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闲适愉悦的情感。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南雷,浙江秀水人,清朝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目录学家。他是清初四大词人之一,与陈维崧、纳兰性德齐名。在文学史上,朱彝尊的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表现力著称。
  2. 诗歌原文
    狠石怒趁人,风声挟秋雨。
    马惊左右顾,桥滑路难取。
    谁呼北平守,三发三饮羽。
    我欲从之游,入山射真虎。
  3. 内容赏析:该诗主要描绘了西郊一带的风景和人物活动。首句“狠石怒趁人”,“狠石”指坚硬的岩石,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因风雨激荡而显得格外坚硬,仿佛有生命一般。接下来的四句,“马惊左右顾,桥滑路难取”,“谁呼北平守,三发三饮羽”,则是描述骑马人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同时有人在北平守卫,发出警报,需要射击。最后两句“我欲从之游,入山射真虎”,表达了诗人想要参与其中,深入山林中去射击真正的老虎的愿望。
  4. 艺术手法:朱彝尊的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5. 历史文化背景:西郊作为北京的重要区域之一,历来是文人墨客赏景吟咏的地方。清代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曾在西郊留下深刻的印记。朱彝尊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清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作品也充分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西郊杂咏与竹垞水村分赋五首其三虎桥》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也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朱彝尊的艺术成就,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