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棹歌词十首 其三

曼衍鱼龙百戏张,蜃楼幻出水中央。
船头风引三山近,方丈蓬莱望渺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棹歌词·其三》是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查慎行,又名初白,字悔余,海宁袁花人。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及第,并特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因身体原因在五十一年(1712年)请求归隐家乡,终老于初白庵。
  1. 诗歌原文
    万叶千花缀彩棚,火莲龟背吐层层。
    不知白日长多少,又点湖心照夜镫。
    译文:
    无数花朵点缀着彩绘的亭台,火红的莲花如同乌龟背上的层叠。
    不知道白天有多长,又点了湖中的灯笼照向夜晚。

  2. 诗歌鉴赏

  • 景物描写:诗中通过“万叶千花缀彩棚”展现了西湖边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同时,“火莲龟背吐层层”则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湖面荷花如火般绚烂,莲花像乌龟背上层层叠叠的纹路一般。
  • 时间对比:通过对白日与夜晚景色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美景的感慨。诗中的“不知白日长多少”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
  • 情感表达: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1. 创作背景
  • 时期特点:此词作创作于康熙年间,这一时期清朝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西湖棹歌词·其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氛围相对开放,文化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查慎行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其作品往往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彩棚”、“火莲”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字,也为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 修辞技巧: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显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 情感表达: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日夜变化的深刻感悟,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查慎行的《西湖棹歌词·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充满哲理的作品。它展示了查慎行的文学才华及其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清代初期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词作是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艺术的绝佳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