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苍茫又一奇,长松怪石两参差。
披图聊识高人意,未是科头曳履时。
题悔斋方伯小照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悔斋方伯小照二首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其精湛的才情和深刻的内涵,被后人传颂并研究。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背景: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博南山人等,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出生于四川新都,明朝中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以文才出众著称,与高启、唐寅、张位并称为“明四大家”。在政治生涯中,杨慎曾历任翰林学士、经筵讲官、南京国子祭酒等职。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因故辞官,晚年更是流落至云南边境的异域之地。
诗意解析:《题悔斋方伯小照二首 其二》通过精炼的诗句表达了对过往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的“鲸呿鳌掷气何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浩瀚云海的豪迈气概,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成就的无限感慨。“目送云涛荡碧虚”则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而“记得大罗天上事”则可能是指诗人曾有的高远志向或辉煌事迹,但最终难逃命运多舛的现实。“独立苍茫又一奇,长松怪石两参差”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仍保持独立不屈的姿态,同时借景抒情,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不平。“披图聊识高人意,未是科头曳履时”表明诗人虽已退隐山林,却仍怀揣理想,未能彻底放弃追求。
《题悔斋方伯小照二首 其二》不仅是杨慎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其人生哲学和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更可以深入理解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