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诗 其三

黄浦花深护竹扉,隔江城郭鹤初归。
风生故垒馀芦荻,天遣西山长蕨薇。
注易十年留小草,忧时一涕肯轻挥。
老装来往钱唐路,药裹丹炉计未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怀诗其三》是唐代诗人李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闰年的秋天,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感慨与哀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濂(生卒年不详),字元辅,唐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有《秋怀诗其三》传世。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词原文
  • 闰年秋尽水城寒,积雨潇潇泽菊残。
  • 五夜霜严回朔气,万家砧急趁江湍。
  • 登楼兴减难成赋,报国才微合挂冠。
  1. 诗词鉴赏
  • 意境深远:李濂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失落感。
  • 情感真挚:诗中的“积雨潇潇”和“万家砧急趁江湍”,不仅描写了外在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时局动荡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秋尽水城寒”与“积雨潇潇”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同时,通过使用“五夜霜严回朔气”和“万家砧急趁江湍”等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生活气息。
  1. 历史背景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多变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作。
  • 李濂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声,尤其是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关注,显示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秋怀诗其三》不仅是李濂个人的抒发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还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