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登南郡城楼

牢落城南卖饼家,空传形胜控三巴。
天寒落日千群马,叶尽疏林万点鸦。
沙市人来穿故垒,渚宫烟暝动悲笳。
累累新冢荒郊遍,还有遗骸半未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冬登南郡城楼》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牢落城南卖饼家,空传形胜控三巴。
    天寒落日千群马,叶尽疏林万点鸦。
    沙市人来穿故垒,渚宫烟暝动悲笳。
    累累新冢荒郊遍,还有遗骸半未遮。

  2. 诗歌解析

  • 主题内容:《初冬登南郡城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季节的景象,通过观察自然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牢落”、“空传”等词语传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艺术手法:查慎行的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沙市人”、“千群马”、“万点鸦”等,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深秋末冬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哀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荒凉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感受。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查慎行幼年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并工诗善文。他一生经历丰富,曾在康熙年间进入南书房工作,成为翰林院编修。
  1. 创作背景
  • 《初冬登南郡城楼》的创作背景与查慎行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清朝的文人,查慎行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资料,这些经验使他能够将个人的感悟融入作品中。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流露。
  1. 文化意义
  • 此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遗迹的重视以及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感和欣赏。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反思。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层面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和珍视。
  1. 艺术价值
  • 查慎行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比喻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度。这种技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查慎行的《初冬登南郡城楼》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成就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流露,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学习素材,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