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曲少吟伴,得归翻自怜。
南风吹五两,长路又三千。
春草池塘梦,秋灯邸舍缘。
别中如见忆,频望慰新篇。
留别家尔周友龙两弟及沈子椒园时三人同馆高少司寇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敬業堂詩集》中的《留别家爾周、友龍兩弟及沈子椒園,時三人同館高少司寇宅》是一首描绘友情和别离之情的文学作品。该诗作于作者南游期间,与两位弟弟以及沈子在京城高少司寇的府邸共同生活时所作。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唐诗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而此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南风吹五两,长路又三千”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而“春草池塘梦,秋灯邸舍缘”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此外,诗歌中多次出现的“留”、“归”等字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常常因仕途不顺或战乱流离失所,不得不离开故乡,前往京城谋求发展或避难。诗中的三位主人公——家尔周、友龙、沈子椒园以及高少司寇——都是这种背景下的人物典型。他们共同生活的经历,不仅是一段珍贵的友谊记忆,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诗的结尾处,诗人以“为紫幢主人留半日,一晤即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无奈。这种结尾方式既保留了前文的深情,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
《留别家爾周、友龍兩弟及沈子椒園》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