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遇巡河使者

使者冬行水,居人岁避河。
暂时停畚锸,何计脱风波。
赋敛残年急,堤防下策多。
皇华期尽职,报称意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迁遇巡河使者》是一首描绘冬季河流治理场景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后改名慎行,号他山、查田,晚筑初白庵而居,因号初白。少受学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全文:《宿迁遇巡河使者·使者冬行水,居人岁避河。𫏐时停畚锸,何计脱风波。赋敛残年急,堤防下策多。皇华期尽职,报称意如何?》
  • 注释和注解:《敬业堂诗集》中指出:“邳州道中雪,野阔黄河岸,天低下相城。几家沙际没,单骑雪中行。”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寒冷。
  • 白话翻译:“使者在冬天行走在水中,百姓每年都要躲避河流。暂时停下了挖掘工具,怎么才能摆脱波浪的困扰。为了征收赋税,人们已经筋疲力尽,堤防措施又显得力不从心。皇华使的任务是否能够完成,我们无从知晓。”
  1. 诗歌背景与意义
  • 查慎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水利治理的忧虑。诗中提到了冬行水、岁避河等现象,反映了当时河流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诗人通过对治水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国家水利工程的关注,以及对于民众生活困苦的同情。
  •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创作,也反映了清代中期的社会状况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宿迁遇巡河使者》不仅体现了清代诗人查慎行深邃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这首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了解清代社会历史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