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江楼下再与恒斋别

聚散真无奈,行期已数更。
不缘归路远,翻遣别愁生。
潮到浔阳缩,江过皖口平。
戍楼今夜月,相送比君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锁江楼下再与恒斋别》是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之情的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号他山,又号查田,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1. 诗歌原文
  • 原文:聚散真无奈,行期已数更。不缘归路远,翻遣别愁生。潮到浔阳缩,江过皖口平。戍楼今夜月,相送比君情。
  • 白话文释义:人生的聚散真是难以预料,行期多次改变。不是为了路途遥远才离开,而是由于离别而生愁绪。潮水来到浔阳城时变得细小,江流经过皖口时变得平静。夜幕降临时,戍楼中明亮的月光下,我们相互送别,彼此的情感比得上你对我的感情。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分别时的感慨和不舍。诗中“聚散真无奈”和“行期已数更”等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而“不缘归路远,翻遣别愁生”则表达了即使不是因路途遥远而分开,也因为不得不面对分离的事实而感到惆怅。
  • 自然景象: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如“潮到浔阳缩,江过皖口平”,通过描写这些自然景物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感受。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潮水变化比喻为友人情绪的变化,以及把戍楼中的月色与送别的情感相比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锁江楼下再与恒斋别》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环境对其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清代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友情、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 时代意义:查慎行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共同经历的写照。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友情和国家的关注和思考。

《锁江楼下再与恒斋别》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也是查慎行个人情感世界的一次全面展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