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看稻

云气散如涛,秋田罢桔槔。
涨痕侵岸阔,稗草比禾高。
米卜丰年贱,农怜瘠土劳。
预期营一醉,归去涤新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田看稻》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学者。他的文学成就颇受当时统治者的赏识,康熙三十二年(1693)他考中了乡试,并在四十一年(1702)入朝担任翰林院编修,后因故赐进士出身,最终在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终老林下。
  2. 作品原文
  • 云气散如涛,秋田罢桔槔。
  • 涨痕侵岸阔,稗草比禾高。
  • 米卜丰年贱,农怜瘠土劳。
  • 预期营一醉,归去涤新槽。
  1. 作者简介:查慎行不仅以文学见长,他还精于《易经》和诗歌。他曾师从表兄朱彝尊,并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深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是清初的一位大家。

  2. 作品鉴赏:《东田看稻》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稻田的景象描写,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查慎行的诗歌常常以质朴无华的风格展现生活的真谛,而《东田看稻》正是这种风格的佳作之一。

  3. 文化影响:查慎行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诗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东田看稻》作为查慎行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它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