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桥阻冻

白日淡无色,北风吹作阴。
浪增冰力厚,桥插冻痕深。
已近故乡路,偏伤独客心。
邻船如比屋,儿女尽吴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桥阻冻》是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探讨:

  1. 作者查慎行
  • 生平简介: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少受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诗名远扬,康熙时期曾应召入直南书房。
  • 仕途生涯:查慎行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中乡试,康熙四十一年(1702)考中进士,后成为庶吉士,最终因健康原因告退林下。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白日淡无色,北风吹作阴。浪增冰力厚,桥插冻痕深。已近故乡路,偏伤独客心。邻船如比屋,儿女尽吴音。
  • 注释:本首诗为七言绝句,表达了查慎行在吴门桥所感受到的寒冷和孤独。诗中的“白日”“北风”等词描绘了冬日景象,而“浪增”“桥插”则形象地表现了冰封河面的景象。“已近故乡路,偏伤独客心”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旅途中的寂寞感。最后一句“邻船如比屋,儿女尽吴音”则展现了吴门附近船只上的居民生活,增添了一丝温馨和亲切感。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风格:查慎行的诗歌以简练著称,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其诗多采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这种风格不仅使读者易于理解,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意境营造:《吴门桥阻冻》通过描绘冬日吴门桥的景色,以及诗人个人的感受,构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冷冽天气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和思乡的情绪。
  • 文化背景:查慎行生活在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中常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家族历史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查慎行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冬日里独自旅行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比如“北风吹作阴”暗示着天气的寒冷,“桥插冻痕深”则体现了冬季河水的结冰现象。
  • 艺术手法:查慎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家乡的温暖与旅途中的严寒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他还通过细节描写,如“邻船如比屋,儿女尽吴音”,让读者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吴门桥阻冻》作为查慎行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清代初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取向。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查慎行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示了清代初期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独特魅力。

《吴门桥阻冻》是查慎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的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剖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是查慎行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