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烈泉镇

一哭俄看地涌泉,崩城余气格苍天。
寒衣未到人先死,枯骨空携影自怜。
不朽荒祠春寂寂,无穷香誉水涓涓。
停骖此日瞻遗像,苦节应教万世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烈泉镇·一哭俄看地涌泉》是清代诗人查遴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孟姜女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过烈泉镇》:

  1. 作者简介:查遴,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人。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代理宜君县事;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编成《宜君县志》。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包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等。

  2. 作品原文:《过烈泉镇·一哭俄看地涌泉》,查遴的这首古诗全文如下:“一哭俄看地涌泉,崩城余气格苍天。寒衣未到人先死,枯骨空携影自怜。不朽荒祠春寂寂,无穷香誉水涓涓。”通过这些诗句,诗人展现了对孟姜女悲剧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3. 诗作赏析:此诗在形式上遵循古典诗歌的韵律规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首句“一哭俄看地涌泉”以简洁的方式勾勒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基调。接着,“崩城余气格苍天”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毁灭性的后果。“寒衣未到人先死”进一步描绘了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而“枯骨空携影自怜”则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和孤独感。最后两句,“不朽荒祠春寂寂,无穷香誉水涓涓”则揭示了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致之间的微妙关联,暗示了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有无数英杰被铭记,但更多的是无名英雄的故事和沉默。

  4. 社会意义: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敏锐洞察。《过烈泉镇》不仅仅是对古代历史事件的记载,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和启示。它提醒人们关注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

  5. 艺术成就:查遴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见解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烈泉镇》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一次重要展示。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能从中汲取对于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