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游塔影园谒白公祠

玉山金谷埋秋草,荒凉几家池苑。
太守湖山,词仙洞府,画曲年年霏软。
龟帘夕卷。
尽花气云扶,月眉漪剪。
读曲心情,隔波撩得柳枝乱。
嬉春三两俊侣,雀钗斜堕鬓,苔角寻遍。
竹泪青衫,樱歌素口,莫惹旧魂凄断。
东风宛转。
逗人语烟梢,塔铃天半。
鸥影阑干,泛来诗梦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 游塔影园谒白公祠》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齐天乐 游塔影园谒白公祠》是姚燮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创作的。这一时期,姚燮身处盛世而心怀忧愤,他在杭州期间多次游览西湖及周边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诗篇。《齐天乐》作为其中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感慨。
  2. 诗句原文与鉴赏:在这首诗中,“玉山金谷埋秋草,荒凉几家池苑”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着繁华背后的萧瑟;“太守湖山,词仙洞府,画曲年年霏软”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文人墨客生活场所的向往和赞美。整体而言,《齐天乐 游塔影园谒白公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怀念,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3. 文学价值:姚燮在创作这首诗时,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诗词艺术手法,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想象。《齐天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精神世界。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齐天乐 游塔影园谒白公祠》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生活的追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