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青

路隔冥冥,好眼曾垂,低眉暗疑。
感韩凭衫影,旧陵夜蝶,明妃鬓样,新冢秋蘼。
溪上无郎,楼头有梦,却悔泥莲堕后非。
拈湘管,看冯娘题曲,也为情痴。
蚨钱买断相思。
兀娇杏、纤梅味自知。
记孤灯挑泪,十三年少,双鞋踏恨,二月春期。
照水能清,依人惯倩,小凤翩翩总逊伊。
江峰远,恼云边仙鸟,屡误传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孤馆灯青》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和诗人。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品背景:《沁园春·孤馆灯青》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而请求到密州任职,得批准后改任密州知州,这是其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此词反映了苏轼当时的情感状态,即人生遭遇不幸与壮志难酬的苦闷。
  2. 创作风格:苏轼的词风豪放洒脱,善于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达情感,使得他的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艺术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沁园春·孤馆灯青》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3. 文学价值:该作品不仅是苏轼词作的代表,还被后世众多词人所推崇,成为学习的对象。它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对景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宝库。
  4. 影响传承:苏轼的词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受到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被视为学习的典范。《沁园春》这一词牌,因其独特的音韵结构和表现力,在历代词人的笔下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展现作者情感世界的重要手段。
  5. 鉴赏赏析:词人通过描绘孤馆中的灯火和夜色,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苏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的人文关怀。

《沁园春·孤馆灯青》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