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有萱草,零落秋风姿。
母老不得养,有子安所为?
子去日以久,母年行就衰。
倚门重倚闾,望望长江湄。
回首向家人,欲语含酸悲。
子去种庭树,芊芊新绿滋。
树种亦云长,子去无还期。
子还纵有日,吾恐不复知。
见树如见母,为子长致辞。
责友四章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责友四章 其二》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母亲因儿子外出而孤独生活,以及儿子未能归来而感到悲伤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担忧。
诗中“北堂有萱草,零落秋风姿”描绘了一幅秋天里,北堂中萱草凋零的画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母老不得养,有子安所为?”直接表达了母亲的忧虑,她年迈体衰,无法照顾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离开。“倚门重倚闾,望望长江湄”展现了母亲在长江边眺望儿子的身影,她的心随着儿子的行踪而飘荡,充满了无尽的期待和哀伤。
“回首向家人,欲语含酸悲”进一步描绘了母亲内心的复杂情感,她虽然想要开口说出心里的话,却又因为酸楚而难以言表。这种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现了母亲的无奈,也反映了她对儿子深深的爱恋和牵挂。
“子去种庭树,芊芊新绿滋”描述了儿子离开后,种下的庭院树木逐渐茁壮成长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然而,这个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儿子永远无法回到母亲的身边,使得母亲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子还纵有日,吾恐不复知”表达了母亲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担忧,即使儿子有一天能够回来,她也害怕自己已经不再认识他了。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关心,更是一种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无情的感慨。
《责友四章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诗歌,更是一曲生命、时间和爱的赞歌。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及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失落。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