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二章 其二

亲切凄寒况,分明昨梦归。
最怜吾弟幼,未解侍庭闱。
负米虚迢愿,残春感寸晖。
群乌自巢树,息影抱依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二章·其二》是清代文学家姚燮的作品。在文学作品《月夜二章·其二》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品背景:姚燮的这首诗是出自他的一系列抒情诗作中的第二首,这些诗歌多写于他游历四方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姚燮,字梦周,号复庄,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隽永,情感真挚而细腻。
  2. 原文与翻译:诗的原文如下:“亲切凄寒况,分明昨梦归。最怜吾弟幼,未解侍庭闱。负米虚迢愿,残春感寸晖。群乌自巢树,息影抱依依。”其中“亲切凄寒况”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夜晚的真切感受;“分明昨梦归”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梦中回到过去的情景,带有一种怀旧之情;“最怜吾弟幼”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幼的弟弟的关心和爱护;“未能解侍庭闱”则反映了诗人对弟弟尚未成熟理解家庭责任的担忧。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弟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
  3. 主题思想:《月夜二章·其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个人身世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月光下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亲情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哲思。
  4. 艺术特点:姚燮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在这首诗中,姚燮通过对冷清的月夜景象的描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借景抒情的技巧,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月夜二章·其二》不仅是姚燮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