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耽吟瘦,差胜抱病眠。
孤心小虫鸟,万物大因缘。
所托无诸妄,其声本自然。
篱花纵疏野,照日颇能妍。
耽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耽吟》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耽吟》是姚燮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写,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慨和情感表达。
《耽吟》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中的“不怨耽吟瘦,差胜抱病眠”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美的事物的喜爱。这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绘,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姚燮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视。这种对美的细腻捕捉和深刻理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生活感悟。
从艺术形式来看,《耽吟》作为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展现了姚燮严谨的诗歌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律诗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而《耽吟》恰好符合这一特点,通过对偶句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既富有节奏感又不失美感。姚燮的这种艺术追求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从思想内容来看,《耽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姚燮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他的诗句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映射,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
《耽吟》作为姚燮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清代文人形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