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黛四章 其二

细腰怜楚国,响屧媚吴宫。
静息吹春绿,醺肌滟晚红。
风情团扇约,月意曲阑通。
藻野初逢日,桃花喷玉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黛四章 其二》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作品。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国和吴宫的风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美女的赞美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 时代背景:姚燮生活于清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多有感于时事、抒发情怀。他的诗歌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倾向和文化特征。
  • 创作目的:在艺术上,姚燮追求意境的深远与情感的真挚,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超越时代的美感与哲理。在思想上,他倡导儒家文化,反对盲目的封建礼教,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
  1. 诗词结构与主题表达
  • 首联开篇:“细腰怜楚国,响屧媚吴宫”两句,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国家、朝代的美女形象,展现了作者的宽广视野与深邃感悟。
  • 颔联承转:“静息吹春绿,醺肌滟晚红。”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衬托人物的美丽以及她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 颈联拓展:“风情团扇约,月意曲阑通。”通过使用团扇、曲阑等元素,增强了诗意的朦胧美与古典韵味。
  • 尾联收束:“藻野初逢日,桃花喷玉骢。”以日出和桃花盛开的场景作为结尾,寓意光明与希望,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延续与繁荣。
  1. 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
  • 修辞运用:姚燮在这首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
  • 意象选择:如“春风”、“晚红”、“团扇”、“曲阑”等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 语言风格:整体上,诗的语言优美而不失古朴,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姚燮的《疏黛四章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力强烈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造诣,还能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