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荷塘论诗

薰莸非同根,鹓鸱岂并处。
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
青岩万仞立,丹凤千里翥。
宝气照山川,芳华出雾雨。
快此大美聚,亦使小拙妩。
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
焉知难易外,横纵入规矩。
小黠弄狡狯,窥隙目用鼠。
不知虎视雄,一啸风林莽。
哓哓杂市井,喁喁媚儿女。
至言将不出,曩哲遭腹侮。
谓获昔未搜,颇疑今者愈。
嗟哉余病耄,柰此众簧鼓。
弦上矢难留,蓄愤终一吐。
不期得吾心,君先树帜羽。
将扫妄且庸,略示白与甫。
病几偶对论,阳气上眉宇。
东南百俊彦,解者未十五。
寡和君勿嫌,终世一仰俯。
有得昔几人,屈指君试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张荷塘论诗》是清代诗人姚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姚鼐(1732-1815)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首诗创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当时姚鼐已经是一位进士,并在刑部郎中和记名御史等职位上任职多年。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晚年时因疾病困扰,心情颇为抑郁。在这种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2. 内容解析:《与张荷塘论诗》通过对比薰莸与鹓鸱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欲作古贤辞,必须先弃凡俗语的观点。诗中的“青岩万仞立,丹凤千里翥”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而“宝气照山川,芳华出雾雨”则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喻了文人的高洁品质。诗中还包含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反映了世俗的浅薄和险恶。
  3. 艺术特色:姚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例如,“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想要创作高洁文学作品的愿望,也暗示了他的文学追求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传统的支撑。

《与张荷塘论诗》不仅是姚鼐个人文学修养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今仍被读者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