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有正变,用冠皆妇人。
德载重一世,美言播千春。
江山壮龙虎,人物渺荆榛。
卓玆白发嫠,养志忘贱贫。
濡翰写胸怀,皎月升秋旻。
感激或哀怨,终无俗淄磷。
二班汉东西,异彼蔡与甄。
何况竞宫体,绮丽《玉台》新。
少游咏芍药,蔑与昌黎伦。
异哉女郎诗,于今论《过秦》。
题合箫楼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究姚鼐《题合箫楼槁》的艺术魅力
《题合箫楼槁》,一首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文学思考。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也在文化层面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手法上看,姚鼐在《题合箫楼槁》中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技巧,如对偶、排比、对比等,使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例如,“国风有正变”与“用冠皆妇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历史的变迁与女性角色的转变。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在主题思想上,姚鼐通过对古代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题合箫楼槁》中的“德载重一世,美言播千春”以及“江山壮龙虎,人物渺荆榛”等诗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使得《题合箫楼槁》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饱含着深厚人文情怀的佳作。
《题合箫楼槁》还体现了姚鼐作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学观念与追求。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兼顾义理、考据和辞章三个层面,以达到真正的文学价值。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学者,也使得《题合箫楼槁》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情感表达方面,《题合箫楼槁》充满了深情与哀怨。姚鼐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共鸣。
《题合箫楼槁》是一首集艺术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优秀诗歌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