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照寺分韵得自字

我昨山中居,尝爱林下寺。
每俟风雨休,杖藤辄孤至。
矧玆清郊外,良朋逾三四。
道人晨启关,凉荫散幽地。
坠萼点阶稀,高藤仰空遂。
壁扫唐相题,宇拱金人臂。
山鸟罢啼时,风篁识声自。
畴谓闻见闲,奄忽忘深智。
身世苟无牵,频来坐寒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照寺分韵得自字”是清代诗人姚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晚号惜抱,室名惜抱轩,江苏扬州人,清朝官员、文学家。姚鼐与刘大昕、王念孙并称为“清乾嘉学派三大家”,在经世致用和古文经学方面有卓越贡献。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尤以《登泰山记》最为人所熟知。
  2. 诗歌原文
    我昨山中居,尝爱林下寺。 每俟风雨休,杖藤辄孤至。
    矧玆清郊外,良朋逾三四。道人晨启关,凉荫散幽地。坠萼点阶稀,高藤仰空遂。壁埽唐相题,宇拱金人臂。
    山鸟罢啼时,风篁识声自。畴谓闻见闲,奄忽忘深智。
  3.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姚鼐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壁埽唐相题,宇拱金人臂。”通过描绘墙壁上的题字,以及屋宇的形状,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姚鼐的《惠照寺分韵得自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和谐共存理念的倡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