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柱山人

天柱万重云,云中抗栋棼。
岩花稀见客,松荫独随君。
浣手旁行字,琴心《内景》文。
坐忘如著论,须与谪仙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天柱山人》是姚鼐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达的精湛技艺。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桐城(今属安徽)人。他是一位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以“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人物而闻名,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在姚鼐的创作生涯中,他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价值。
  2. 诗歌原文
    天柱万重云,云中抗栋棼。
    岩花稀见客,松荫独随君。
    浣手旁行字,琴心《内景》文。
    坐忘如著论,须与谪仙闻。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柱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山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和心灵平静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云中抗栋棼”形象地展示了山峰之巍峨,而“坐忘如著论”则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净化的愿望。这种情感和思想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往往通过游历山水来寻找自我和精神寄托。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姚鼐采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寄天柱山人》中的诗句如“云中抗栋棼”、“岩花稀见客”,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自然景色,还富含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思考人生和自然的深刻联系。

《寄天柱山人》不仅是姚鼐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文人生活以及自然观照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