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七夕

相逢今日,流黄机畔和愁说。
一道银河,赢得年年别泪多。
明星皎皎,绮阁红闺争乞巧。
人静更深,可有天孙送巧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 七夕》是中国宋代诗人蔡伸的作品,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逸(约公元1085年前后在世),北宋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尤其在表达男女之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其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天幕低垂,新月弯环浅晕眉。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 译文:荷花风细细吹过,乞巧楼上清凉如水。天空低垂下来,新月如弯钩轻轻环绕着眉毛。桥上停歇的鸟鹊不辜负每年在云层之外约定的相聚。残破的漏壶里滴落稀薄的钟声,我的心情被清晨的霞光所触动而感到悲伤。
  1. 诗词赏析
  • 意境与情感:此诗通过描绘乞巧楼中的凉爽氛围、新月的温柔以及朝霞的美丽,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夜晚。诗中的“残漏疏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荷花”、“乞巧楼”等元素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浪漫氛围,同时也通过“新月”、“朝霞”等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语言风格:此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达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与期待,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伤。

《减字木兰花·七夕》不仅是一首表达相思情愫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其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