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观音殿联

八面现金容,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
十方瞻宝相,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宁观音殿联》是清朝诗人俞樾创作的一首诗联

俞樾在同治二年时,因海宁陷于贼中,得遇八面观音铜像,此像是供奉天后行宫的象征,而那一年官军收复了海宁,使得浙西地区得以肃清。俞樾的诗联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所创作,旨在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以及对人间劫难的消解。诗联如下:

  1. 作者介绍
  • 清代诗人俞樾。他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对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古文和骈文的创作。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世喜爱和推崇。
  1. 诗歌原文
    八面现金容,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
    十方瞻宝相,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

  2. 诗句解析

  • “八面现金容,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这句表达了对于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八面现金容”,形容观音菩萨的容貌庄严、神圣不可侵犯,象征着她在世间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力。“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意味着观音菩萨的出现能够化解人间的灾难与厄运。
  • “十方瞻宝相,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这句强调了观音菩萨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应持有的慈悲之心。“十方”指四面八方,意指所有世界或众生。“宝相”是指菩萨庄严的相貌,这里用来形容观音菩萨的形象。“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呼吁所有人内心都要充满爱心和怜悯,将慈悲之心付诸实践。
  1. 文学赏析
  • 俞樾的这副楹联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观音菩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普度众生的精神境界。
  • 楹联中的“便消劫运”与“各发慈悲”不仅是对观音菩萨力量的描述,更是对人们应有的道德追求的体现。
  1. 艺术价值
  • 楹联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还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 楹联的语言凝练而优美,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远的意境和哲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海宁观音殿联》不仅是一首表现了佛教文化的诗歌,也是一首寄托了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的佳作。它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向世人展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人们应当具备的慈悲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