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张豫立50寿联

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为君寿;
已五十,又五十,请至百岁,再征吾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张豫立50寿联》是俞樾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张豫立五十岁生日的祝福。下面是对这副对联的介绍:

  1. 作者介绍:俞樾(1821年—1906年),字荫甫,浙江德清人,是清朝末期及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诗人。俞樾在清代中后期享有崇高地位,曾历任多个学术和教育职位,如编修、河南学政等,并在苏州紫阳、上海求志、杭州诂经精舍等地执教,培养了众多学子。他的著述丰富,包括《春在堂全书》等多种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对联原文: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为君寿;已五十,又五十,请至百岁,再征吾文。

  • 解读:该对联寓意深远,通过“不福星”和“真福星”对比,强调其福寿非天生,而是在于自身的德行与努力。“即此一言,可为君寿”表示只要言出必行,便可获得长寿之福。“已五十,又五十,请至百岁,再征吾文”则表达了希望张豫立继续积累德行,直至百岁,届时再征其文以证其学问与品德。整副对联既表达了对张豫立的祝颂,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学。
  1. 艺术特点
  • 修辞手法:对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不福星”、“真福星”的对比,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即此一言,可为君寿”中的夸张表达,将言语的力量放大,使读者感受到言辞的重要性。
  • 意象运用:通过对联中的自然景物“天爵”(指天赋之福)“人爵”(指人为之福)进行比较,突出了道德修为对于长寿的重要性。“天爵更兼人爵贵”和“持三山荡节,欢承宫锦,使星正傍寿星明”则分别描绘了外在福气与人内在德行的关系。

《贺张豫立50寿联》不仅是一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对联作品,更是俞樾先生对张豫立先生一生成就的高度赞扬。通过对联的巧妙运用,传达了对长寿的祝愿以及对德行的赞美。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一种激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与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