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阁联

紫阁丹楼纷照耀;修篁灌木势交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兆燕创作的《风漪水阁联》是一副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和谐共处的对联。《风漪水阁联》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紫阁丹楼纷照耀;修篁灌木势交加。

  2. 作者简介

  • 金兆燕(1718年~?),字钟樾,号棕亭,安徽全椒人,清代官员及文人。金兆燕在清高宗时期进士及第,官至国子监博士,工度曲并擅诗文。其著作有《棕亭诗文集》,并有传奇《旗亭记》。
  1. 创作背景
  • 《风漪水阁联》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现存资料显示,此联可能是金兆燕晚年的作品。该联以自然美景为题材,通过对比紫阁和丹楼的美丽与修篁灌木的生机勃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1. 艺术特色
  • 《风漪水阁联》在语言运用上颇具匠心,如“紫阁丹楼”与“修篁灌木”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而“纷照耀”与“势交加”则生动地描绘出光线与植被相互作用的景象。整体上,这对联既展示了金兆燕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1. 文化价值
  • 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作,《风漪水阁联》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紫阁和丹楼的描述,金兆燕表达了对古代建筑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文脉的追溯。同时,修篁灌木的描写也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视,反映出人们追求自然与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1. 影响与评价
  • 《风漪水阁联》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学者们认为,这副对联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展现了金兆燕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风漪水阁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在艺术表达上,还是文化内涵上,这副对联都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