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夫子之鸠江

征鞍落叶打离披,忍泪临风饯一卮。
夕照渐低人渐远,断鸿声里立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夫子之鸠江》是清代的一首古诗,作者是范淑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深刻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创作特色等:

  1. 作者简介
  • 范淑钟:字秀林,江南休宁人。他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 原文内容
  • 诗的原文是:“征鞍落叶打离披,忍泪临风饯一卮。夕照渐低人渐远,断鸿声里立多时。”这四句诗简洁而又富有画面感,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首句描述了马鞍上的落叶被风吹散,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次句通过“忍泪”二字,展现了送别之人内心的不舍与痛苦;第三句则通过对夕阳西下和鸿雁南归的描述,衬托出一种孤独和遥远的感觉;最后一句以长立不动的姿态,强调了送别的深情和持久。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送别之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 用词考究:诗中的“落叶”、“断鸿”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感人。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离别时刻的细腻刻画,展示了深厚的感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中重视情感表现的特点。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朝,这是一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文化交流频繁,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科举考试等制度也为文人士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1. 名家点评
  • 綦崇礼:宋朝时期的綦崇礼在观使太尉俯用拙韵有述怀之作时曾赋一篇奉酬,可见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
  • 现代评论家:现代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这首诗语言朴实却不失韵味,情感真挚却不失含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送夫子之鸠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审美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的文人生活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