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咏虫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
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
谁念汝。
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
清商细谱。
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
闲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
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
愁谩诉。
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
寒催堠鼓。
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咏虫》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况周颐的作品。该诗作通过描绘夕阳西下、乱虫萧飒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字号:况周颐,原名周仪,又名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著有《蕙风词话》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閒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愁谩诉。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鼓。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1. 主题思想
  • 生命感悟:《摸鱼儿·咏虫》通过对自然界中昆虫的悲凉境遇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宿命的理解。诗人借助昆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法则的思考。
  • 自然美与生命感:诗中“向月满花香”和“向月满花香”,以及“金井空寒”与“玉筝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反思。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摸鱼儿·咏虫》中,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夕阳”、“乱虫”、“西风”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清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况周颐的创作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摸鱼儿·咏虫》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了解清代诗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抒情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体会生活的真谛,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摸鱼儿·咏虫》是一首富有哲理、情感深沉的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