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小筑四阕

少许先畴都在此,蛟龙与我相争,欲凭竹石作干城。
朝来尾角,黄鹄报波成。
力挽狂澜吾辈事,区区田舍犹轻,思将恨海总填平。
临流踯躅,岂是羡鱼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其二·小筑四阕是林朝崧的一首诗词,收录于《历代文学》。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蛟龙相争的情景,以及想要凭借竹石来防御的壮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少许先畴都在此,蛟龙与我相争,欲凭竹石作干城。
    朝来尾角,黄鹄报波成。
    力挽狂澜吾辈事,区区田舍犹轻,思将恨海总填平。
    临流踯躅,岂是羡鱼情。

  2. 诗词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意志和壮志豪情。通过与蛟龙的斗争,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要像竹石一样坚固,抵挡住所有的风雨和挑战。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自然意象,如“蛟龙”和“黄鹄”,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斗志和决心。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而有力,充满了力量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诗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作者生平:林朝崧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临江仙·其二·小筑四阕是一首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诗篇。它不仅是林朝崧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总结,也是对他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记录。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