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

碧天如水薄云销,明月随人过板桥。
隐隐市楼灯火近,暖风吹出一枝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林朝崧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林朝崧,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也是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扬上,还表现在对日本殖民时期的文化认同与反思中。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895年日本领台后,当时林朝崧廿一岁,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最终移居上海。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林朝崧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3. 作品鉴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静夜思乡的情景。首句“碧天如水薄云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天空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次句“明月随人过板桥”则巧妙地运用月光与人的比喻,增添了诗意的动感。末句“隐隐市楼灯火近,暖风吹出一枝箫”则通过微暗的市楼灯火和暖风中的箫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不仅是林朝崧个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台湾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