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细竹 其二

稻芒差小兰芽大,细数频来亦有情。
一样风吹兼雨洗,只馀坠箨不闻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窗前细竹·其二》是清代诗人林旭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林旭:林旭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林旭的代表作品有《窗前细竹》、《秋夜寄远》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1. 诗歌原文
    稻芒差小兰芽大,细数频来亦有情。一样风吹兼雨洗,只馀坠箨不闻声。

  2. 诗歌赏析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稻芒”与“小兰芽”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诗中的“细数频来亦有情”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交流,诗人似乎在与风、雨、竹进行对话,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只馀坠箨不闻声”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美,竹子在风雨中依然保持其坚韧的姿态,无声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平实而生动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艺术效果。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表达主题,使得整首诗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上的深度。

《窗前细竹·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也是研究清代文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