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屏问刻诗 其一

自怜蚓语与蝉嘶,百首烦人为整齐。
不畏仙官来摄取,夜深疑有树精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屏问刻诗·其一》是清代林旭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林旭,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人。他于光绪十九年成为举人,并在任内阁中书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的文学成就和参与的维新运动显示了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思想活跃的改革者。
  • 《柳屏问刻诗·其一》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在百日维新之前,林旭作为维新派一员所写,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待。
  1. 内容解析
  • 诗的第一句“自怜蚓语与蝉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声音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 “百首烦人为整齐”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诗歌创作的要求和压力,以及作者对于这种规范性的追求。
  • “不畏仙官来摄取”可能指的是当时的科举考试或官场的选拔,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的不畏惧。
  • “夜深疑有树精啼”则可能寓意着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一种沉思或恐惧,或许是对未知的忧虑或是对现实的不满。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夜深疑有树精啼”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还增添了一份神秘和不安的氛围。
  • 林旭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1. 历史影响
  • 虽然《柳屏问刻诗·其一》的具体历史影响难以考证,但从林旭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看,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心写照,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柳屏问刻诗·其一》不仅是林旭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清代文人心态和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和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