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 其二 (戊午)

危岩万仞瞰平阿,海甸秋清气候和。
一带云林环雉堞,望中城阙失嵬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其二》(戊午)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当时,高启因与杨维桢等人结社而得罪权贵,被免官。他借登高之机抒发了对朝廷和友人的不满,表达了他对时政的看法以及个人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高启用“九日”作为题眼,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和朋友们一同登上了高处,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诗中的“九日”指的是重阳节,这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登高山赏菊,饮菊花酒,以表达对长辈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九月九日又是传统的“重阳节”,因此诗人将这个节日与自己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登高这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诗的前两句中,高启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他提到了“叶松潭广文”和“陈性初茂才”,这两位都是当时的文人,他们的加入使得这次相聚更加愉快。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登高的愉悦之情,这里的“登高即事”暗示了诗人想要借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提到了“土地公坑”这个地方,可能是指他家乡附近的某个地名。在这里,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时政的看法。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个人感受以及对时政的看法。诗中的“土地公坑”可能是诗人家乡附近的一个地名,而“九日”则成为了诗歌的主题,通过登高这一行为来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