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湖僧舍小憩(癸丑)

古寺隐蚕丛,逶迤曲径通。
风微钟懒送,水急碓勤舂。
老柏春华吐,重峦晚翠笼。
泉渚悬绝涧,百尺似飞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内湖僧舍小憩(癸丑)》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古诗,由清朝官员林占梅所创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的魅力。下面将深入解析此诗: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林占梅:林占梅是一位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详,但根据记载,他在清朝担任过官职。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清光绪癸丑年,即公元1863年左右。
  • 创作地点:诗中提到“古寺隐蚕丛”,暗示这可能是作者在台湾的一个寺庙或寺院附近游览时的创作环境。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古寺隐蚕丛,逶迤曲径通。
  • 翻译:一座古老的寺庙隐藏在蚕丛的深处,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那里。
  1. 诗句解析
  • “古寺隐蚕丛”:这句描述了一处隐蔽而古老的寺庙,位于蚕丛之中,充满了神秘与历史的积淀。
  • “逶迤曲径通”:表达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贯穿其间,引人探索。
  • 风微钟懒送,水急碓勤舂: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与繁忙景象,风轻云淡,悠扬的钟声仿佛懒散地飘荡;同时,山泉潺潺,石碓忙碌地舂米。
  • 老柏春华吐,重峦晚翠笼:老树在新芽中绽放着春天的色彩,层层叠叠的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 泉渚悬绝涧,百尺似飞虹:泉流汇聚成渚,悬挂于悬崖之上,如同飞虹横跨绝涧,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
  1.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 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充满了哲理性。
  • 情感的流露: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人事的感慨。通过这些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1.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 台湾的文化象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都深深植根于此。林占梅作为一位台湾的地方官员,其作品自然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特色。
  • 历史变迁的反映:诗中虽然未直接提及历史事件,但其背后可能蕴含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变迁或是对历史沧桑的一种感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使得这首诗更具深度。

《内湖僧舍小憩(癸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风光描写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深情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林占梅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清代台湾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