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绝句 其二

雄关楼阁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外绝句 其二”是林则徐的作品,通过雄关楼阁、驻马边墙等描绘边疆景色,反映了清政府与外国交涉的不易以及民众生活的艰辛。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该诗的作者是清朝爱国大臣林则徐,他在新疆被贬谪期间,以诗人的身份写下了这首诗。
  • 创作时间与地点:据传,这首诗是在他担任伊犁将军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目睹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这些体验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 社会背景:在那个时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日益增多,林则徐作为清朝的官员,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外交挑战。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雄关楼阁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 翻译: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比如“雄关楼阁倚云开”,可以理解为雄伟的关隘楼阁高耸入云,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而“驻马边墙首重回”,则描绘了诗人在边墙前驻足回望的情景。
  1. 诗歌主题与内涵
  • 边疆风情:该诗通过对边塞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 历史沧桑:诗中的“风雨满城人出塞”反映了当时清政府与外国交涉的不易以及民众生活的艰辛,体现了历史的沧桑感。
  • 政治寓意:作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官员,林则徐可能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1. 艺术风格与手法
  • 形象生动: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边塞的风貌和人物的情感。
  • 对比手法:通过将雄关楼阁与风雨满城的景象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含蓄深刻:尽管诗歌中没有直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但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情感和时代变迁却是耐人寻味的。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作品价值:《塞外绝句·其二》不仅是林则徐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 历史见证:作为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清代边疆的历史风貌和政治环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边塞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塞外绝句·其二》不仅以其雄浑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林则徐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清代边疆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林则徐的政治立场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