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故相王文恪公二首 其二

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
艰屯谁是舟同济,献替其如突不黔。
卫史遗言成永撼,晋卿祈死岂初心。
黄扉闻道犹虚席,一鉴云亡未易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故相王文恪公二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适园老人,汉族人士,福建侯官人。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反对鸦片贸易而闻名于世界,并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他的诗歌风格刚健有力,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诗文不仅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 诗歌原文

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
艰屯谁是舟同济,献替其如突不黔。
卫史遗言成永撼,晋卿祈死岂初心。

  1. 诗歌内容解析
  • 廿载枢机赞画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王文恪公在朝中任职二十余年的感慨。这里的“枢机”,指的是朝廷中的机密大事,“赞画”则是参与决策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些词汇,描绘了王文恪公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身影,以及他在国家大事中所起的作用。

  • 独悲时事涕难禁:诗人在这里用“独悲时事”来描述自己对于国家时局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流露,更是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泪水难以抑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无奈。

  • 艰屯谁是舟同济:这里的“艰屯”意味着困难重重,而“舟同济”则是指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危机时刻能够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人的赞赏和期望。

  • 献替其如突不黔:这里的“献替”指的是进谏和建议,而“突不黔”则是指直言无惧、不畏强权。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坚守正义、勇于直言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 卫史遗言成永撼:“卫史遗言”指的是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忠臣良将的言论和事迹。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于那些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忠勇之士的敬仰之情。他们的言行如同石破天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晋卿祈死岂初心:这里的“晋卿”指的是晋国的名将荀彧,他曾以身许国,宁愿自尽也不背叛。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荀彧这种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的现象。

通过对《哭故相王文恪公二首·其二》的分析,可以看出林则徐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涵上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林则徐对王文恪公的深切怀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未来的殷切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