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开都河

高城绿柳接清波,破晓停车唤渡河。
牧野帐分平野阔,沙痕岸剩隔年多。
此生东去乘槎近,稳坐中流击楫歌。
西域兵看银汉洗,海门戍鼓又鸣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开都河》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开都河边乘船过河的古诗,由清代诗人易寿崧创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易寿松,字炼堂,湖北兴国人。他参与中俄划分国界的工作,曾在伊犁将军长庚幕下担任幕僚,并曾出关入伊犁将军的长庚幕。他的这一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中亚地区,为其诗歌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2. 诗歌原文:《渡开都河·高城绿柳接清波》,这首诗写在开都河渡口乘船过河的情景。开都河是从天山以北到以南,路经的第一道大河。破晓停车唤渡河,牧野帐分平野阔,沙痕岸剩隔年多。此生东去乘槎近,稳坐中流听涛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渡口的景色和过河时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 诗歌赏析:易寿崧在《渡开都河》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诗中“高城绿柳接清波”一句,将城市的轮廓与绿色的柳树相映成趣,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而“破晓停车唤渡河”则描绘了清晨的场景,诗人停下车来呼唤渡河,这种场景显得十分亲切和真实。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开都河水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 文化背景:开都河是新疆的大河之一,流域包括和静、和硕、焉耆、博湖等县,大体上在和静县区域(蒙古土尔扈特部),西方是霍拉山和轮台县迪那河。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所记载,公元630年唐僧取经路过开都河,因水大草深,遍地是毒蛇无法通行,从焉耆到铁门关整整走了七天七夜,因此唐僧祈祷南无阿弥陀佛,神明感应,点。这些历史事件也为《渡开都河》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渡开都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开都河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