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青县道中

茅店鸡声远,垂垂月尚弯。
云开天色定,风静树声闲。
薄霭浑疑雾,高林俨似山。
长途何自急,明日即乡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行青县道中》是一首描述早晨在乡间小路上行走的古诗。诗中的作者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明善(字元复),号惺斋,蒙古族人,雍正二年进士,历任理藩院主事、礼部祀祭司副郎等职。他的诗歌风格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2. 作品原文:《早行青县道中》茅店鸡声远,垂垂月尚弯。云开天色定,风静树声闲。薄霭浑疑雾,高林俨似山。长途何自急,明日即乡关。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清晨乡村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用“茅店鸡声远”来表现早晨的宁静,而“垂垂月尚弯”则描绘了月亮逐渐升起的情景。接着,“云开天色定,风静树声闲”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平和氛围。最后,“薄霭浑疑雾,高林俨似山”两句通过对云、雾、树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4.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描写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作品,《早行青县道中》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该诗也反映了清代中期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5.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明善有机会游历各地,感受自然之美,并以此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6. 影响与评价:《早行青县道中》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字,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赏。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认为它是清代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行青县道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也是清代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