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孙渊如断狱方与归泲上道中口占韵

乘骢踏雪往来徐,知是甘棠辍讼初。
折狱已持金作镜,飞花便属雨随车。
胸无世上难平事,腹有人间未见书。
朴学愧教叨共载,岂应同队说龙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孙渊如断狱方与归泲上道中口占韵》是清代诗人周隽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周隽,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他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因不满和珅而辞职,后来官至山东督粮道。
  2. 原文节选:乘骢踏雪往来徐,知是甘棠辍讼初。折狱已持金作镜,飞花便属雨随车。
  3. 诗句解析:诗中的“乘骢踏雪往来徐,知是甘棠辍讼初”表达了作者骑马穿行在雪中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司法的公正与和谐。“折狱已持金作镜”意味着司法审判如同明镜高悬,公正无私。“飞花便属雨随车”,则形容法律的公平执行,使得正义得以实现。
  4. 历史背景:周隽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法制较为完善的时代。当时,朝廷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视,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上。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司法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公正法治的向往和赞美。

《次孙渊如断狱方与归泲上道中口占韵》不仅展现了清代的法律制度,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深切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司法制度的记录,也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