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梁溪塾先君子旧处也志感兼别儿守复守履二首 其二 (乙丑)

共此香山下,翛然水一方。
诗书消岁月,贫贱老风霜。
柳色随行路,梅花渺故乡。
别时无限意,濡笔竟难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赴梁溪塾先君子旧处也志感兼别儿守复守履二首 其二 (乙丑)》是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表达了对故去先君子的怀念和对其生平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馨桂:清代诗人,其创作活动在乾隆年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 诗歌风格:周馨桂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经历。
  1. 诗歌原文
  • 共此香山下,翛然水一方。
  • 诗书消岁月,贫贱老风霜。
  • 柳色随行路,梅花渺故乡。
  • 别时无限意,濡笔竟难详。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水一方”与“故乡”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特别是“别时无限意,濡笔竟难详”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纠结与不舍。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过自然景致的变化来隐喻人的情感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用词精准: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如“水一方”、“风霜”、“柳色”、“梅花”等,这些词语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情境的感受。
  1. 历史背景
  • 时间背景:该诗作写于清代中期,具体年代为乾隆年间。
  • 文学影响:周馨桂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赴梁溪塾先君子旧处也志感兼别儿守复守履二首 其二 (乙丑)》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先君子的怀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同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也在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技巧运用,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