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兴贤日,群英筮拔茅。
凤鸣方翙羽,鸠拙且安巢。
天意问蒙叟,山居玩遁爻。
名场频战北,不敢复贻嘲。
拙于酬世拟不赴省试(乙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拙于酬世拟不赴省试”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赠崔纯亮》一诗。这首诗表达了孟郊在科举考试中未能通过,因而选择不前往应试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句解释:
“昔日龌龊”指的是过去的自己不够才华出众,无法满足当时的社会期待。这里使用了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不自信和谦逊态度。
“今朝放荡”则表示今天的自己已经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更加自由自在。这里的“放荡”可能暗含着一种逃避现实、追求自我解脱的情感。
“思无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心态,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是有着更远大的志向。
“春风得意”形容了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和和风,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心情。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科举未果之后的心情变化。
最后两句“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是说在春天里,一天的时间就能欣赏完长安城内所有的花朵。这里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科举失败的痛苦后,能够以更开阔的心态面对生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出身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评价标准。
“拙于酬世拟不赴省试”不仅展现了诗人孟郊的文学才华,也深刻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他人生经历的一种独特写照,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