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宿田父楼

田父有逸思,筑楼高于桑。
修竹借于邻,古梅荫于窗。
芦花水村暮,秋蟾上东墙。
夙夜舂早稻,梦与晨炊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晚宿田父楼》是清代诗人周绍宗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原文内容及其背景、意义等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周绍宗,字子章,号石屋,清代文学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据诗中描述,可以推测他可能是一位居住在乡村的文人。
  1. 原文节选
  • 田父有逸思,筑楼高于桑:描述了田父因有超凡脱俗的志向,而选择筑起一座高于桑树的高楼。
  • 修竹借于邻,古梅荫于窗: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自然美,高耸的竹子和古老的梅树为建筑增添了几分幽雅。
  • 芦花水村暮,秋蟾上东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晚景象,夕阳下的水边村庄和挂在墙上的秋月。
  • 夙夜舂早稻,梦与晨炊香:反映了诗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以及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感受到的生活乐趣。
  1. 诗的意境:《秋晚宿田父楼》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境界。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

  2.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对田园生活的普遍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重视。

  3. 审美特点: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秋晚宿田父楼》作为一首反映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古诗,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