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次广宁公署

佳节轻浮九酝觞,萍踪东转出遐荒。
细看兰树还宜客,欲插茱萸却忆乡。
宦邸岁时成独笑,天涯风雨度重阳。
公馀不废登临兴,徙倚高楼数雁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代诗人周斯盛的诗歌《九月次广宁公署》

《九月次广宁公署》是清代诗人周斯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诗人在广宁公署时的场景和心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周斯盛字屺公,清浙江鄞县人,顺治十八年进士,授山东即墨知县,有《證山堂集》。

《九月次广宁公署》共四句,内容如下:佳节轻浮九酝觞,萍踪东转出遐荒。细看兰树还宜客,欲插茱萸却忆乡。宦邸岁时成独笑,天涯风雨度重阳。公馀不废登临兴,徙倚高楼数雁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种种感悟。他描述了节日里饮酒赏菊的景象,同时也透露了他在仕途中孤独无依的心境。诗中的“宦邸岁时成独笑”和“天涯风雨度重阳”,都反映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最后一句“公馀不废登临兴,徙倚高楼数雁行”,则展示了他即便在忙碌之余也不忘寻找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豁达心态。

《九月次广宁公署》不仅展现了周斯盛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揭示了清朝晚期官场的真实生活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了解并欣赏这首诗不仅能增加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