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疏雨滴梧桐

金茎受凉雨,香井落疏桐。
纨扇裁明月,裳衣捣晚风。
寒生长信殿,声断未央宫。
闻说迎飞燕,还应看射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疏雨滴梧桐”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而非清代毛国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细雨轻拂梧桐树的景象,通过云淡河汉和疏雨滴落在梧桐树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以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而著称,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2. 诗歌原文
    金茎受凉雨,香井落疏桐。纨扇裁明月,裳衣捣晚风。寒生长信殿,声断未央宫。闻说迎飞燕,还应看射熊。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对云、河汉、雨滴梧桐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面,云淡河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广阔。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滴梧桐的情景转化为一种凄凉和伤感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借景抒情:诗中的“空阶滴到明”等句子,运用了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对景物的描述,更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的《赋得疏雨滴梧桐》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人的赞誉,而且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