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何有十老堂,月明欲素松风长。
松风吹人换今昔,昔人一去归何乡。
归何乡,图尚在,图中点点生光彩。
堂前花落随涧流,年年涧水东流海。
碧山依旧鸣清泉,吟社一变为苍烟。
初时修敬老孙子,倡修此社能光前。
前为韦布后簪组,文质彬彬递可数。
此图但写前十人,树木疏疏特苍古。
泉翁一跋入鼎铭,今人宝此如流馨。
当年已为人割去,失而复得装吴绫。
天道废兴尽如此,只有斯图常在耳。
呜呼,吾知斯图亦难守,安知更落谁人手。
沈石田碧山吟社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石田碧山吟社图’ 是一幅中国明代的绘画作品,由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沈周创作。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是明代中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和画家。他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画。
这幅画作主要描绘的是沈周在江南一带的山水景色,特别是以苏州附近的碧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色彩运用,沈周成功地捕捉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他的画作常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体现了他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这幅画作中,可以看到沈周使用了大量的淡墨来勾勒山峰的轮廓,用深墨来描绘树木和植被的细节,以及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表现山体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此外,画中还融入了一些传统中国画的元素,如使用水墨晕染技法创造出云雾缭绕的效果,以及人物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和互动性。
‘沈石田碧山吟社图’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学的追求和表达。它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吴门画派,强调笔墨的简洁、意境的深远和个性的表现。此画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沈周的艺术成就,也对后来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