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别。
新词一曲情凄切。
情凄切。
霎时儿雨,霎时儿月。
藕花池畔音书绝。
玉簪虽好何堪折。
何堪折。
少年情事,早秋时节。
忆秦娥 对玉簪花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对玉簪花作》是沈尹默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青春往事的哀伤。这首诗的创作于1927年,反映了当时诗人对旧时情感和记忆的怀念。
《忆秦娥·对玉簪花作》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风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藕花池畔音书绝”和“情凄切”,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也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从艺术角度来看,《忆秦娥·对玉簪花作》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诗中的“玉簪虽好何堪折”使用了象征和隐喻,暗示了美好但脆弱的事物无法持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作品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怀旧之情。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望,抒发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
《忆秦娥·对玉簪花作》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意象使用以及深沉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人情感世界的一种独特反映,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