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局门联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
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福州船政局门联》是沈葆桢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沈葆桢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福州船政局门联》:

  1. 创作背景
  • 人物介绍:沈葆桢(1820-1879年),原名振宗,字幼丹,一字翰宇,福建省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其父亲廷枫,号丹林,塾师;母亲林氏,是林则徐妹。沈葆桢的妻子是林普晴,也是林则徐次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沈葆桢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 时代背景:在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内忧外患不断。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的沈葆桢深知国家的危机,因此他接办了福州船政局,希望通过科技与教育来增强国家的实力。他在任期间还曾主持开采基隆煤矿,并筹建近代海军扩充南洋水师。
  1. 内容赏析
  • 上联“以一篑为始基”:意指从基础开始做起,强调任何伟大事业都源于微小的基础。这里比喻中国要想自强,首先得从教育、科技等基础工作做起。
  • 下联“致九译之新法”:表达了要通过改革和创新,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这里的“九译”指的是古代的九种翻译方法,象征着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整体意义: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也反映了沈葆桢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注。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福州船政局门联》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人传颂。
  • 社会影响:这副对联激发了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对联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整副对联既有现实意义的探讨,又有超越时代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福州船政局门联》不仅是沈葆桢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