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漫兴四首 其二

元老宜参帷幄筹,谁令分阃镇扬州?
庙堂决胜全无策,宰相临戎岂自由。
百战馀生终殉国,九原遗恨在同舟。
至今呜咽邗沟水,遍绕芜城哭未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漫兴四首·其二》是清代诗人沈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金陵(今南京)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国事的深切关注。

沈磐通过“元老宜参帷幄筹,谁令分阃镇扬州?”这样的句子,揭示了朝廷内部决策层的问题,暗示了政治上的不稳固和无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宰相临戎(临战指挥)自由度的怀疑,认为宰相们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缺乏应有的决断力。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沈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井口辘轳传来水声,园中菜畦欲平,呼唤童儿放水,一夜池头蛙鸣。这一对比强烈的画面,既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又暗喻了城市中的喧嚣和政治的腐败与混乱。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更加深刻。

《金陵漫兴四首·其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如“湖海元为汗漫游,误恩四领幔亭秋。”这样的诗句,不仅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还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通过对《金陵漫兴四首·其二》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磐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