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二首 其一

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潼关二首》是清代诗人沈用济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背景,展示了潼关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和历史变迁的沉痛。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这首诗:

  1. 诗作原文
  • 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这句表达了潼关地势之重要,宛如守护神灵般的存在。
  •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描绘了潼关附近的自然景观,绣岭高耸入云,黄河弯曲环绕其下。
  •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潼关在不同时期的安全状况,曾经只有一名士兵能够保护这里,而过去的盗贼们曾在这里横行。
  •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事件的哀思,星体的坠落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让当地的百姓感到深深的悲伤。
  1. 诗作赏析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诗中提到了潼关的自然景观——绣岭和黄河,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 历史沧桑感的传达:通过对“一夫今保障”和“群盗昔纵横”的描述,反映出潼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变化,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沉重和时代的变迁。
  • 情感表达的深刻性:结尾两句“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不仅表达了对过往事件的哀悼,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1. 诗作的艺术特色
  • 简洁有力的语言: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个字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使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感受到深远的情感。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绣岭”、“星陨”、“群盗”等意象生动形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 情感的渗透:整首诗贯穿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诗人的情感通过这些意象得以渗透到读者心中。

《潼关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记忆与变迁。

相关推荐